2022-08-05 16:24:25來源:中國信用
??最高人民檢察院于8月4日發布6件依法懲治破壞市場競爭秩序犯罪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四檢察廳負責人表示,檢察機關從保護知識產權、維護市場秩序等多重維度,嚴厲打擊侵犯商業秘密、假冒注冊商標、商業賄賂、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等嚴重破壞公平競爭秩序的犯罪行為,維護市場規范秩序,凈化市場營商環境。
??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是市場機制高效運行的重要基礎。當前,我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不斷優化,但同時,一些破壞市場競爭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仍然存在。
??據介紹,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新業態不斷涌現,破壞市場競爭秩序類犯罪與其他犯罪相互交織,呈現出更為復雜的態勢。同時,破壞市場競爭秩序類犯罪一般為智力型犯罪,往往以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為掩護,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此外,刑民交叉、行刑交叉情況突出,且地域性特征明顯,破壞市場競爭秩序類犯罪在經濟發達地區更為突出。
??數據顯示,2019年6月~2022年6月,檢察機關起訴假冒注冊商標罪、串通投標罪、侵犯商業秘密罪、虛假廣告罪、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等重點罪名1.8萬余件4.1萬余人,其中假冒注冊商標罪7400余件1.5萬余人,串通投標罪2300余件7000余人,侵犯商業秘密罪130余件250余人。
??該負責人表示,最高人民檢察院成立專門的懲治網絡犯罪、維護網絡安全研究指導組,把網絡空間治理作為戰略性、長期性、系統性的任務謀劃部署,從嚴打擊新型網絡不正當競爭犯罪行為。
??此次發布的案例既涵蓋復雜多樣的犯罪類型和不斷翻新的犯罪手段,還涉及刑民交叉、行刑交叉等情況。如丁某甲等人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案中,丁某甲等人為達到聚斂錢財、獲取非法利益的目的,利用行業協會操縱商品市場價格,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黑惡勢力犯罪向某些行業領域滲透,嚴重破壞市場競爭秩序;廖某等人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案中,廖某等人通過直播的方式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損害了注冊商標權利人及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李某某、范某某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案中,行為人捏造競爭對手允許用戶發布違規內容的材料并通過他人向監管部門舉報,導致對手遭受重大經濟損失,同時企業聲譽、商品信譽受損,其行為已經超出了民事侵權行為范疇,應按照刑事犯罪予以懲處。
??該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這次發布的案例,向社會明示破壞競爭秩序行為刑事制裁的邊界,警示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要牢固樹立合規意識,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守住底線,不觸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