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31 14:07:51來源:中房網
第42期:“六一”特別策劃——人居環境與兒童的健康成長
主 題:人居環境與兒童的健康成長
主持人:孫玉容
中國房地產研究會人居環境委員會宣傳推廣部副主任
嘉 賓:王寶剛 博士
中國房地產研究會人居環境委員會副秘書長
中國房地產研究會人居環境委員會住房與居住行為研究中心主任、首席專家
嘉賓簡介:畢業于日本大阪市立大學居住環境學專業,獲博士學位。
主要研究課題及業績:
1、《縣(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導則》、《縣(市)域環境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科技部國家十五重大科技項目,該研究成果獲得2006年度建設部華夏二等獎。
2、科技部國家十五重大科技項目《小城鎮生態評價方法與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3、科技部國家十五科技項目《小城鎮人居環境比較研究》;
4、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研究課題“汶川地震后鄉鎮防災減災規劃設計關鍵技術研究”。
精彩觀點:居住環境的改變導致少年兒童戶外活動減少,社區交際關系的淡薄導致無法形成少年兒童活動群體。改善我國少年兒童的人居環境,需要加強少年兒童的人居環境問題的研究;編制少年兒童游玩環境專項規劃并納入城市總體規劃;營造少年兒童可接觸的自然生態空間;增加具有冒險性、趣味性的游玩場所與設施;鼓勵高層住宅設置中間層活動場所。
背景:少年兒童是國家的未來,肩負著讓我們中華民族重新在世界崛起的重任。然而,縱觀我國目前少年兒童的人居環境和成長現狀卻令人十分堪憂,缺乏足夠的游玩空間、沒有合適的運動場所、特別是缺乏團體活動的場所。再加上現在的教育體制及電子游戲等剝奪了少年兒童們游玩的時間和興趣,導致肥胖兒、眼鏡少年及心理問題兒童的迅速增加。肥胖、近視及心理疾病是影響我國少年兒童身心發育的三大健康問題,而這三大健康問題的產生更是與少年兒童成長的人居環境有著直接的關系。
可以說少年兒童的人居環境直接關系到少年兒童的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關系到國家的未來,因此,關注并研究我國少年兒童的人居環境,營造能讓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人居環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年一度的“六一”兒童節到來了。由中國房地產研究會人居環境委員會主辦的第42期人居會客廳,推出了“六一”特別策劃——人居環境與兒童的健康成長,本期會客廳特別邀請到了中國房地產研究會人居環境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房地產研究會人居環境委員會住房與居住行為研究中心主任、首席專家王寶剛博士,請他來與我們一起交流人居環境與兒童健康成長的相關話題。
主持人:當前,影響少年兒童的成長發育的人居環境因素有哪些?
王寶剛:少年兒童時期是人生中極為重要的成長階段,人居環境的好壞對其成長發育的影響舉足輕重。影響少年兒童成長發育的人居環境因素,主要可以劃分為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及空間環境三個方面。
家庭環境主要包括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家庭內的人際關系及父母的育兒態度和行動等。家庭是社會結構中的最基本單元,是少年兒童成長的發育搖籃,也是少年兒童接受教育的原始基地。家庭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少年兒童的身體發育和心理發育。俗話說什么樣的家庭培養什么樣孩子,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社會環境主要包括社會制度、社會道德及社會風俗習慣等。社會環境是孩子們繼家庭環境之后,必須面對的現實環境,對少年兒童的成長發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孟母三遷的典故充分說明了社會環境對少年兒童發育成長的重要性。
空間環境可劃分為室內環境和室外環境,室內環境主要包括住宅規模、戶型設計及兒童房間的有無等;室外環境主要包括庭院、胡同、公園、自然場所、高層建筑等。少年兒童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需要與其相對應的生活空間體系。這個生活空間體系應該是由房間、庭院、胡同、自然場所、兒童公園及各種層次的游戲運動場所組成。其中,自然場所與游玩場所是少年兒童人居環境空間體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場所。
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及空間環境是影響少年兒童成長發育的人居環境三因素,然而,縱觀我國城市少年兒童人居環境的現狀,很難發現有哪座城市具有能令少年兒童滿意的人居環境。隨著居住環境的改善,家庭內孩子的活動空間有了保障,但過度的家庭溺愛、單親家庭的增加,使得孩子們的成長搖籃發生了質的變化,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五谷不分、四體不勤的孩子們的量化生產可以說明現在我國家庭教育的現狀。僵化的教育體制、人生價值觀的不正引導、社會道德的低下導致少年兒童成長的社會環境不盡人意,自私自利、不知禮儀、缺乏感恩心態成為當今我國少年的較為普遍的特征之一。空間環境的發展更是乏善可陳,在城鎮化高速發展、高層住宅取代原有的低層住宅、現代科技及汽車走入家庭的進程中,不知何時,留給我們許多美好記憶的幼時庭院沒有了,胡同消失了,自然場所更是近乎于絕跡,可是應該代替這些場所的各種兒童嬉戲玩耍場所、運動場所卻沒有出現。可以說我們少年兒童的游玩空間被城市發展象征的高樓大廈、汽車洪流所剝奪了;游玩方式被電子科技綁架了;游玩時間被八股文式的教育體制搶走了。
主持人:我國少年兒童的人居環境目前存在哪些主要問題?
王寶剛:目前,我國少年兒童的人居環境存在的問題包括:
1、缺乏游玩空間與場所
我國少年兒童人居環境的首要問題是游玩空間與場所極為缺乏。在城市公共場所中,雖然可以發現一些為老年人、學前兒童設計的集中活動的空間,但是,專門為少年兒童設計的、符合其生理尺度和心理需求的空間卻極其少見。尤其是能讓少年兒童冒點險、費點力的游玩器械與設施、集體游玩活動場所更是難以見到。每個少年兒童都是游玩天才,只要我們提供一些場地和設施,少年兒童就可以創造出無限的玩法,在游玩的過程中,孩子的創新能力得到加強。像足球、籃球及傳統的戶外群體運動游戲等,不僅可以給少年兒童帶來健康的體魄,而且可以培養少年兒童的團體協作精神,增強少年兒童的自信心,是培養陽光少年極其重要的環境因素之一。然而,現在我們的城市卻沒有為少年兒童們提供這樣的活動場所與設施。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不但我們居住的社區附近缺乏少年兒童的活動場所和設施,即使在諾大的北京市幾乎沒有免費的足球場、籃球場等大型戶外運動場所,其他能少年兒童免費的游玩場所也是少得可憐。首都北京少年兒童的游玩場所尚且如此,其他城市就更無從談起了。
中國房地產研究會人居環境委員會于2009~2010年,在部分城市進行了的城鎮人居環境居民滿意度評價調查。在所在城鎮人居環境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項中,約有29 %的城鎮居民對少年兒童的人居環境表示不滿,認為應該增加少年兒童的游玩空間與場所,提高少年兒童的人居環境質量。此外,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52.9%的中小學生把家作為最經常的游玩場所,不愿參加社區或戶外的活動。
2、游玩場所尚未形成層次體系
雖然一些公共場所也有專門為學齡前兒童而設置的游憩活動空間,但大多是簡單地劃出一塊場地,放置一些簡陋的設施供孩子們做一些機械性的活動。“單一場地+簡單設施”似乎已成為兒童游玩活動空間設計的慣用手法。這些游玩空間大多沒有考慮不同年齡的少年兒童的游玩需求,沒有針對不同年齡的少年兒童而設置不同層次的游玩場所,而且空間功能與設施極為單一,缺乏吸引力。孩子們需要什么樣的活動空間,不同成長階段的孩子,游玩需求也是不同的。應該根據不同孩子的成長階段,規劃布置不同的游玩場所和設施,形成少年兒童游玩空間的層次化、體系化,滿足少年兒童成長過程中的游玩需求。
3、居住環境的改變導致少年兒童戶外活動減少
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住宅逐漸為高層住宅所替代,由于需要乘坐電梯,再加上安全等原因,高層居住的少年兒童外出游玩的時間與次數減少,呆在室內或家中進行活動的時間越來越多,結果導致兒童除了家人以外,與其他人群,包括同齡兒童之間相互接觸的機會也逐漸減小。日本學者曾對高層居住和底層居住兒童進行過繪畫測試,結果高層居住的孩子們畫的最多的圖案是媽媽的面孔;而底層居住的孩子們表達則要豐富的多。這項結果充分說明了高層居住環境對少年兒童的負面影響,現在,無論是日本還是中國,宅男宅女的逐漸增多,應該與其成長環境,尤其是高層居住有著一定的關系。
4、社區交際關系的淡薄導致無法形成少年兒童活動群體
戶外游玩場所和游玩時間的減少,再加上社區內鄰里之間交際關系的淡薄,使社區內孩子們失去了很多童年階段相互交往的機會。社區內孩子們的群體活動對于孩子們的成長至關重要,通過群體活動和游戲,孩子們在嘗到了團體合作游玩的樂趣的同時,學會如何與人相處的方法、學會了如何遵守游玩規則、學會了忍耐互讓、甚至學會了如何打架的尺度。
5、現行的教育體制剝奪了孩子們的游玩時間
僵化的教育體制、不均衡教育資源配置,逼迫家長和孩子們絞盡腦汁,想進入盡可能好一點的學校。從小學到大學,為了能進一所好學校,家長和孩子們可謂經歷了千辛萬苦。除正常的學校學習外,似乎每個孩子都有在英語、美術、琴藝等各種課外補習班的苦海里游上一圈的苦難經歷,當然學習目的各不相同,但多數孩子是為了獲得一個特長加分,從而為進入好學校增加一些籌碼。這樣讓本來就已經沒有多少課外游玩時間的孩子們,更是無暇游玩。孩子們的行為軌跡幾乎變成了“家庭——學校——課外班”這樣的三點一線;學習時間則變成了“5+2、白加黑”這樣的鐵血守則。試想一想,在這樣生活軌跡和學習作息表的桎梏下,我們的孩子們能夠健康成長嗎?能夠擁有一個強健的肩膀支撐起我們國家的未來嗎。
6、電視、電腦的普及及游戲機的肆虐等泯滅了孩子們戶外游玩的欲望
隨著電視、電腦及游戲機的普及,更多的少年兒童開始沉溺于網絡,甚至經常流連于網吧、游戲廳等不利于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的場所,這些行為嚴重影響著少年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展。尤其是各種電子游戲的施虐更是極大地吞噬了孩子們的身心健康,泯滅了孩子們戶外游玩的欲望。更讓人不可理喻的是一些有線電視媒體壟斷商竟然在其有線電視中,也加入了游戲頻道,播放有所謂專家指導的游戲節目,而且這樣的行為竟然能得到政府相關部門的允許。難到是媒體壟斷商和政府相關管理部門嫌我們少年兒童的游戲玩得不夠嗎?
主持人:您認為要改善我國少年兒童的人居環境,需要從哪些方面著手?
王寶剛:1、加強少年兒童的人居環境問題的研究
與其他領域相比,少年兒童的人居環境并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為此,國家、各級政府、大學以及相關研究單位應認真關注少年兒童的人居環境問題,并積極開展相關項目的調查研究,為營造一個適合我國少年兒童的人居環境,提供理論與技術支撐。
2、應編制少年兒童游玩環境專項規劃并納入城市總體規劃
在城市總體規劃中,應增加少年兒童游玩環境專項規劃,并應確保足夠的空間用地。應根據社區規模和兒童的不同成長階段的需求,規劃布置相應活動場所和設施,以期形成完善的游玩空間體系。尤其應該增加室外群體活動場所的數量,如足球、籃球等運動場所,在給少年兒童提供良好的游玩健身場所的同時,促進少年兒童之間的社會交往,培養少年兒童的團體合作精神。根據城市規模,每座城市應該設置相應數量的大型免費的城市運動公園。
3、營造少年兒童可接觸的自然生態空間
在城市規劃建設中,應通過保留自然生態環境空間或營造準自然生態環境空間,給孩子們提供一個能親密接觸自然的空間場所,培養孩子們熱愛自然、親近自然、保護自然的情操。
4、增加具有冒險性、趣味性的游玩場所與設施
少年兒童游玩場所的設計要符合兒童的心理和生理,增加具有趣味性、冒險性、健身性、團體合作性強的兒童游玩場所和設施,滿足孩子們特有的好奇心理,在游玩過程中,拓展孩子們游玩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5、開放中小學校的體育運動設施
課外時間開放所有中小學的體育運動設施,積極促進當的為少年兒童開展各項戶外體育活動,使中小學校真正成為社區少年兒童的活動中心。應將已經停辦的中小學,作為區域內重要的體育設施場地資源,使之成為少年兒童乃至全民的體育活動中心。
6、鼓勵高層住宅設置中間層活動場所
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城市居民正在向高層居住轉變,為確保高層居住的少年兒童能擁有一個便于游玩的空間場所,建議在審批新開發建設的高層住宅項目時,可通過提高容積率、政府補助等各種優惠政策,鼓勵或引導開發商在中間層設置便于少年兒童游玩、健身的場所,解決高層居住的孩子們不愿到戶外活動的問題。
7、改革教育體制將游玩時間還給少年兒童
應該明確中小學的教育宗旨,是全民普及教育,是基本素質教育,不是英才教育。因此,盡快改革現行僵化的教育體制,取消學校等級劃分,取消不合理加分制度,均衡分配教育資源,確保中小學教育的公平性。同時,應最大限度地減少學習負擔,給少年兒童們留有足夠的游玩時間,使我國的少年兒童們也能享受到快樂童年,也能健康茁壯地成長。
主持人:王寶剛博士從硬件的游玩空間場所、軟件的教育體制等方面,闡述了影響我國少年兒童的成長發育的人居環境因素、少年兒童人居環境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改善少年兒童人居環境的若干建議。
少年兒童人居環境問題是關系到我們國家未來發展的重大問題,希望能引起各級政府以及專家學者們的重視,逐漸完善少年兒童戶外運動場所的規劃設計,改革現行的教育體制,強化政府對網吧、電視媒體及電子游戲發行的監管,為我國少年兒童創造一個良好的人居環境,使他們能夠成為身體強壯、心理健康、品德高尚、修養良好的陽光青年。
再次感謝王寶剛博士座客本期人居會客廳,并為我們帶來了有關兒童人居環境與兒童健康、成長發育等方面的知識和觀點。借“六一兒童節”到來之際,在此祝同在祖國藍天下生活的孩子們都能健康快樂的茁壯成長!